中西醫談腦中風
主:腦細胞缺氧
讀者小羽問:
本人35歲,家族中有數人中風,令我擔心自己為高風險中風患者,所以欲請教貴刊的中西醫對中風的見解、如何預防及治療,希望貴刊醫生及醫師能助我解開此疑惑,並提供預防中風的途徑,謝謝。
西醫觀點
董友義醫生(腦神經手術專科)
■董友義醫生
(腦神經手術專科)
在西方醫學的定義上,中風是指腦細胞缺氧及壞死,腦細胞可在兩種情況下缺氧,即為腦供血的血管阻塞或該腦血管破裂,導致血液流出血管外,這些血液較後凝固成淤血壓逼腦細胞,令它們缺氧壞死。
所以,西醫將腦中風分為“缺氧性中風”(Ischaemic Stroke,因血管阻塞或其他部位的血栓阻塞血管而起)及“溢血性中風”(Haemorrhagic Stroke,因腦血管爆裂造成腦積血壓逼腦細胞)兩類。
西醫對中風的治療視中風情況而異,缺氧性中風患者多需服溶血栓或血液稀釋藥劑,出血性中風者有時得動小手術抽出淤血,但這些療法只能紓解中風的症狀而無法立刻治癒,病患在治療後還需接受長時間的物理及作業治療,以恢復肢體的功能,更需注意日常飲食以防病情復發。
西方醫學認為,缺氧性中風可因高血壓、動脈栓塞或硬化而起,溢血性中風則因數種先天腦血管病變,如腦“動靜脈銜接異常”(AVM,動脈與靜脈之間出現異常血管組織)、腦血腫(Aneurysm,因血管軟弱而出現的血管腫脹組織)…等,令腦血管變得脆弱易爆而起。
眾多病因之中,高血壓最常引致中風,這是因為過高的血壓令血管承受極高的壓力,久而久之就會不勝負荷而爆裂,引致出血性中風,高血壓也可令貯積在動脈壁上的膽固醇沉積物掉落,較後隨血液循環流至腦部阻塞血管而導致中風。
所以高血壓可說是引致中風之首要因素,也是最關鍵的中風風險因素,所以要預防中風,首先就得預防高血壓,接下來就得減少膽固醇攝取來預防動脈硬化或阻塞,故一般健康飲食與良好的生活習慣都是預防中風的途徑。
60%病患有高血壓
中醫觀點
中藥師何尊華(合格中醫師)
■中藥師何尊華
(合格中醫師)
中醫認為腦中風是因高血壓而起,近代中醫研究顯示,60至70%的腦中風病患在發病前有高血壓的病史,足見它是最主要的腦中風病因,這雖與西醫的腦中風病因論點相符,卻也有一點不同。
根據前漢名醫張仲景的醫學理論,高血壓是因病患的血液濃度過高而起,我們已知濃度較高的液體流動性較差,需有較強的壓力才可令它流動,所以較濃的血壓自然需較高的血壓才可令它流遍全身。
濃度較高的血液除了較難流動以外,也較難滲透細胞組織,這又間接地使細胞無法獲得血供而萎縮,所以中醫認為,高血壓與腦中風之間的關聯,並不只局限於腦血管阻塞或腦血管爆裂,我將把醫聖張仲景的理論譯成白話供讀者參考。
中國醫聖張仲景早在2000餘年前就指出,腦中風是因腦細胞缺氧萎縮下塌,令附在腦細胞上方的血管隨之下塌形成折角阻塞,因此病因可造成西方醫學所謂的“缺氧性”或“溢血性中風”,腦細胞缺氧的主因則是病患血液太濃,無法滲透腦細胞所致。
圖4為正常的腦細胞與腦血管構造圖,腦細胞獲得充足的血供而呈飽滿狀態,附在其上的腦血管形態正常通暢無阻,高血壓病患因血液過濃,無法滲入腦細胞,久而久之就使某部位的腦細胞因缺血而萎縮下塌,附在此部位的腦血管隨之下塌後形成折角,進一步阻塞血液流勢,這可令腦缺血氧而形成缺氧性中風,若病患這時的血壓過高,則這折角承受的壓力將隨之加劇,過高的血壓可能使血管爆裂,造成西醫所謂的溢血性中風。
在中風的治療方面,中醫也有獨特的見解,即以中藥秘方,通過阻塞的血管來滋潤缺養份的腦細胞讓它重生,使原本萎縮下塌的腦細胞重生後恢復原本形態,這可令因腦細胞下塌而出現的血管折角隨之消失,令腦部血供恢復正常,間接地改善中風後的情況。 (星洲互動‧特約:林異彬)
Tuesday, February 20, 2007
Subscribe to:
Post Comments (Atom)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